邁向疫後復甦,打造溫暖堅韌的臺灣
日期:112-03-08資料來源:新聞傳播處
一、前言
因受國際通膨及升息壓力、烏俄戰爭膠著、中國經濟放緩、美中科技爭端再起、氣候變遷影響與日俱增等多重下行風險挑戰,近期國際主要機構預測顯示,今(2023)年全球經濟成長動能仍較去年疲弱,主計總處也下修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。為因應此一變局,政府除透過擴張財政支出,包括總預算歲出擴增20.8%,公共建設預算增3成等,以維持經濟動能外,並提出《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》(於2月2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;以下簡稱特別條例)及其特別預算案(送請立法院審議中),充分運用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稅課收入預計高於預算數約3,800億元額度,全面強化臺灣整體經濟、社會韌性及應變能力,並與全民共享經濟成果。
二、10面向邁向疫後復甦
在總經費3,800億元中,挹注勞健保及台電公司(1,000億元)、執行全民共享經濟成長,普發現金每人6,000元(1,417億元)、預備金(13億元)外,另以1,370億元推動8項加強經濟及社會韌性措施:
■ 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(317億元)
推動產業朝智慧化、低碳化轉型,活絡商圈、特色街區及傳統市集發展,並協助中小企業拓銷;同時,協助依《工廠管理輔導法》申請輔導之中小企業轉型升級,及辦理改善基礎設施。此外,規劃專案貸款,對於有資金需求廠商提供利息補貼。
■ 減輕居住負擔及提高居住品質(165億元)
推動「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方案」,針對「一定家戶所得以下,僅持有一戶自用住宅貸款、且一定核貸金額以下者」,提供每戶一次性3萬元的支持,預估可減輕約55萬房貸族的負擔。
■ 擴大公共運輸補貼,減輕通勤族群交通負擔(221億元)
加速北北基桃生活圈採「單一訂價」、中彰投苗、南高屏採「城際通勤」、「都市內通勤」兩種月票;其他縣市,包括宜蘭、新竹、雲林、嘉義等縣市,可因地制宜採「單一訂價」或「城際通勤」、「都市內通勤」兩種月票。另部分地區,尤其是中南東部離島地區,因路網及公共運輸系統不若大都會完備,除疫後特別預算外,將透過公路公共運輸服務升級計畫,強化當地公共運輸路網及服務。此外,在觀光景點公共運輸接駁部分,提供臺灣好行優化服務及觀光路廊在地有腳接駁服務。
■ 加強照顧弱勢族群及提供關懷服務(103億元)
112年除了原有的補助之外,針對低收入戶每人每月加發750元、中低收入戶每人每月加發500元的生活補助,將有100萬人受惠;另補助社區實(食)物銀行設置冷藏、冷凍設備,並提供物資宅配到家服務。此外,補助國民年金保費自付額50%,讓部分沒有加入勞保的勞工眷屬也能獲得國民年金保費補貼,約有137萬人受惠。
■ 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(53億元)
規劃推出團客或自由行的國外旅客均能獲得補助的方案,如自由行旅客來臺就有機會獲得5,000元消費金,來臺旅行團每團達一定人數以上,則提供國內接待旅行社、國外組團旅行社獎助金。同時為加強旅宿業服務量能,針對旅宿業增僱房務及清潔等新進服務人員發給獎助金,以有效改善缺工問題,穩定服務量能。
■ 強化農業基礎設施,照顧農漁民權益(268億元)除規劃辦理農村供餐、惜食專區及平價專區等措施,提供農漁民最好的照顧外,並透過強化農業水資源韌性建設、漁港多元機能、農路等農村基礎建設改善等,讓整體農村發展愈來愈好;另協助農產業轉型升級,如為因應近期禽流感及氣候因素導致國內雞蛋供應量減少的問題,將輔導養禽場禽舍升級為非開放式或密閉水簾環控禽舍。
■ 減輕就學貸款人之負擔(220億元)
針對「在學期間具弱勢學生身分且申請學貸者」及「畢業後需撫育12歲以下孩童或月收入低於4萬元的貸款人」等兩類對象,補助償還1年本息,預估可減輕近55萬學貸族負擔。
■ 擴大藝文消費及振興藝文產業(23億元)
包括擴大發放青年成年禮金1,200點、振興實體書店與微型文創、辦理傳統戲曲及表演團體偏鄉巡演、推動文化體驗深入教育、壯大藝術內容及擴大藝術欣賞等5大面向,支持藝文產業疫後復甦。
三、結語
疫情後人民皆渴望重建正常生活秩序,政府將善用特別預算,以最快速度恢復原有繁景,強化經濟、社會和建設上的堅韌,並讓中小企業、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、弱勢者、通勤族、學貸族、中低薪房貸族等,都能獲得及時溫暖的照顧,以減輕人民負擔、穩定民生物價、調整產業體質並維持經濟動能,打造更溫暖堅韌的臺灣。